宜居市南:城区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宜居市南:城区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

2015年01月15日15:19    来源:青岛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回眸2014年,市南区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继续着眼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建好基层阵地,建强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继续注重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再提高、再细化、再升级,城区功能品质实现不断提升。

  ★市南区百名党员领导干部进社区蹲点办公

  事件:2014年,市南区启动了“局长进社区蹲点办公”活动,与社区联系密切的机关部门的局长、副局长与全区65个社区结对,每个月到结对社区蹲点办公1天,白天“走、干、讲”,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讲解政策;晚上“读、写、想”,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思考工作,针对居民们的需求,局长们现场调研,第一时间给予了答复和承诺。与此同时,全区349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特困家庭建立长期联系帮扶对子,每年至少到结对家庭走访慰问一次,党员干部进社区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解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南区把征求意见作为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先后启动了“局长蹲点进社区”、“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民情大走访”、“包到片 帮到家”、“机关干部深耕民情责任田”等活动,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讲解政策,“零距离”倾听民声,“零误差”了解民意,“零障碍”解决合理问题,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扑下身子真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帮到家”。

  ★市南区志愿服务工作迈入第十年

  事件:2014年,市南区志愿服务工作迈入第十年,从2004年市南区注册成立“义工(志愿者)协会”开始,经过十年辛勤耕耘,全区志愿者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开展了 “关爱空巢老人”、“认对门,帮到家”、“爱心门铃”等系列关爱主题活动以及“文化活动进社区”、“名师义教进社区”、“科普教育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打响了“帮到家”志愿服务品牌,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网络已成为宜业宜居幸福城区建设的文明使者。

  解读: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十年磨一剑,十年来,市南区的志愿服务已经融入了建设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市南区“义工(志愿者)协会”旗帜下,全身心地投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志愿服务行动中,他们将爱的火炬心手传递,让爱的温暖洒遍每个人的心中,他们的行为包含着青岛精神,体现着青岛精神,影响、鼓舞、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用爱心包围着我们这座幸福的城市,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

  ★市南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实现提速升级

  事件:2014年,市南区审批服务大厅推出微信公共服务,开通了移动审批服务,提高了全区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微信端,居民可以了解大厅的最新概况、动态信息、审批改革政策;可以查阅办事指南,并对事项进行预约和办件查询;还可以进行办件登记,提交各部门审批平台进行业务受理,上传材料进行网上申报,实现了审批手段方式的全方位多途径,为服务对象提供了网上审批的多项选择。

  解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市南区开展了“五个一”文明服务提升活动,全区窗口服务单位和执法监管部门将按照承诺内容,共同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做起、从小事做起,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切实提升服务、改进作风。作为全市网上审批唯一试点区,2013年12月市南区率先启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升级建设工作,目前,在全区150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已有91%的事项做到网上预审、网上提交,免去了居民的跑腿之苦,真正做到了网络政务“一站式服务”。

  ★市南区招聘289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事件:2014年,市南区为破解基层社区服务群众力量不足的问题,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先后两次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招聘的289名大学生社工现已经过培训全部到岗,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现状得到有效缓解。据介绍,市南区这批招录的289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24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48人。这批社区工作者上岗后,全区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下降为40岁,原来每个社区工作者平均为4至5人,现在达到9人,社区工作力量得到有效改善。

  解读:“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与百姓生活距离最近的基层社区,工作覆盖面之广、头绪之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些足迹踏遍巷道街里的“小巷总理”们,常常愁眉难展。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市南区的居委会主任们得到了倾诉的机会,289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脚踏实地地从头开始,从最小的事情学起,从繁琐的工作做起,社区工作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是一种象征新生的力量,充满朝气,传递着能量,相信这股强大的年轻正能量,一定能给社区工作带来新的起色,赋予新的内涵,诠释新的意义。

  ★市南区率先全国启用景区新型分类果皮箱

  事件:2014年,市南区在全国率先启用景区新型分类果皮箱,9个旅游景点共设置分类果皮箱134处。除景区之外,为了减少小型餐饮户向居民分类垃圾桶中乱倒垃圾,便于环卫公司统一安排车辆清运,市南区还为全区小型餐饮业户配发餐厨专用垃圾桶349个,室外专用垃圾桶 87处,并与其达成了单独投放餐厨垃圾的约定,以保证垃圾处理准确有序进行。

  解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作为一种国际流行的环保生活方式,关系着城市的文明,更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健康。“功在当下,益在未来”。自2013年 3月份市南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以来,全区299个封闭小区、1434个开放式居民楼院、11处农贸市场和39所中小学校实施已实现全覆盖,1033家大中型餐饮企业、349家小型餐饮单位和178家驻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实现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市南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用户已扩大到15万余户,占全区用户的七成,市南区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市南区探索开放式楼院管理新模式

  事件:2014年,市南区在辖区范围内探索实施开放式楼院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开放式楼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根据居民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管理:对于符合封闭式管理的开放楼院直接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来代管;对于符合业主自治管理的开放式楼院,实行业主自治管理模式;对于既无物业又不自治管理的,街道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管理,达到了环境整体水准和居民满意度双提高的目标。

  解读:开放式楼院管理是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近些年来,市内各区陆续开展了楼院综合整治工程,不少老旧楼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在整治之后,怎么管理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有道是“三分治、七分管”。如果后续管理跟不上,先期投入巨资的整治成果也将难以长久。2014年,市南区创新管理思维,各街道针对开放式楼院管理开出不同的 “药方”,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给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但不管何种答案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接地气”,从百姓需求出发,民生更需要“民”参与,这种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正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最好体现。(文/卢佳 图/李伟 刘永来)

(责编:赵淑霞、乐意)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