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念好“山字经”

——安顺市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

李铠

2015年01月04日13:57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多山少地是安顺的市情和特色,独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安顺的资源在山、优势在山,发展也在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立足山地资源禀赋,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据农业部门行业统计测算,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9.62亿元(现价),全市一产增加值预计实现80.4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8177元,占全年目标6961元的117.5%。

依托山地资源,做好“山”文章,安顺正逐步探索出一条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点、线、面”布局 农业转型升级主平台

现代农业的发展,以什么为载体?创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带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换油盐”一度是紫云自治县传统农业的写照。

“过去4亩田种粮食,年终可以收获近6000斤谷子,收益不大。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园区,每亩650元,4亩就是2600元,再到园区里做工,月收入可达2000元,这比自己种地划算不说,到了年底,收入还要翻倍。”紫云自治县火花乡村民任春花说,在火花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初期,自己并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在得知乡里大部分人都流转土地后,才勉强答应。没有想到,通过土地流转反而进一步带动了自家收入,如今她不仅流转出全部土地,还在园区打工。

作为全省3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重点示范园区之一,紫云火花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在建设之初,种植面积仅为3000亩。时至今日,已完成土地流转11600亩,实现产值过亿元。

入驻园区的黔华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陶国明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公司有固定工人200余人,务工农民每人每月最低能领到工资1800元,到了年底公司将抽出10%的利润,作为工人的年终福利发放。

在同为园区入驻企业绿宏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内,荷兰秀美丝瓜、优冠粉红番茄、黑珍珠小番茄、改良泰国绿苦瓜等果蔬琳琅满目,这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果蔬将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投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

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火车头”,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推进1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抓好园区重“点”。建成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45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3个;入驻农业园区涉农企业达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12家,园区预计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26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0个,签约金额150亿元。

全力推进沪昆、惠兴、安普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沿线生态观光、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打造产业路“线”。对照“粮油和蔬菜下田、林果上山、配套养殖、生态观光”的要求,强力推进可视范围内25°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果,大力整合各类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

同时做大产业规模连片成 “面”。在低热河谷区发展早熟反(错)季蔬菜、香料作物、精品水果产业;在大田坝区,发展优质粮油、茶叶、蔬菜产业;在深山区、石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在主要公路沿线、城镇郊区、工矿区,发展蔬菜、花卉产业。预计今年完成蔬菜种植122.5万亩,产量181.4万吨;水果种植50.6万亩,产量21.6万吨;茶叶种植44.14万亩,投产茶园16.38亩,产量4200吨。全市粮经比由2013年的40:60调整到34:66。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速农业产业化

今年3月,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的惠禾、元波、明祥等7家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组建贵州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谋求更多效益;今年6月,化新村凭借新益公司,让村里2200亩马铃薯卖了800万元,折算下来,每亩地的产值达3600多元。对此,60多岁的村民晏成祥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家里种玉米,8亩多地一年下来毛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自己一年纯收入3万元已不是难事。

新益公司董事长陈国勇告诉记者,通过公司统一运作,目前已在化新村流转土地3741亩,用于种植马铃薯、南瓜、韭黄,预计今年能吸纳112人就业,力争实现化新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

化新村村民收入的改变,是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政府重视、政策支持等种种利好因素,一时之间,集团、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纷纷涌现,并将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多则数千亩,少则几百亩,或蔬、或果、或牧、或林,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殖项目。逐步形成“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农业变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了我市山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化生产。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1247个,其中9家经审核纳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注册资金19.62亿元,入社成员8.3万户,带动农户25万余户增收致富;发展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家,预计完成产值51亿元;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41家,建成以柳江公司、百灵制药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4家、市级龙头企业145家;发展家庭农场16户,解决农民就业110人,产值769万元以上;发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43个,资产总额16177万元,带动农户3147户,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接待营业收入达3800万元。

抓好质量安全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在今年8月举行的2014中国?贵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来自省内外的客商这样评价安顺展出的韭黄、山药、火龙果、薏仁露等农产品。

“安顺的农产品有特色、品质好。”、“安顺的农产品很多都是有机产品,吃着放心。”

据统计,在展会期间,我市茶叶及农产品展区共接待顾客15万余人(次),牛来香系列产品、绿壳鸡蛋、板贵花椒、辣椒制品、红心薯等产品销售额达50余万元,并与86家经销商开展了业务洽谈。

安顺的农产品在外界如此受欢迎,这与标准化生产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防疫检疫体系等密不可分。

在今年的春耕、秋种安排中,我市积极制发蔬菜、茶叶、水果等标准化生产规程,落实到基地、到户,并配套落实农药市场监管、投入品使用的管理与指导服务、签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属地负责制、强化抽检等工作措施,切实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产地和源头。

今年以来,全市四个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样品共计301个,合格率为100%;全市省级农残电子监控点增至20个,共监测蔬菜6638项次,合格率为99.28%。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商标679件,获有机认证企业3家、面积2500亩;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面积7018亩;无公害产地认证107家、产地认证面积38.73万亩,产品认证40个、产品认证面积10万亩,农畜地理标志产品8个,分别为黄果树毛峰、朵贝茶、镇宁波波糖、紫云红芯红薯、安顺山药、宗地花猪、平坝灰鹅、普定韭黄。(地方供稿) 

(责编:赵淑霞、乐意)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