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供电公司“第一书记”情系尚义官庄--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高密供电公司“第一书记”情系尚义官庄

2014年09月04日17:1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非常感谢高密市供电公司领导的关心、关爱,我保证今后会继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辜负社会对我的期望。”8月26日,今年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的王文秀接过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第一书记于钦杰代表公司党委“金秋助学”助学金后感激地说。

近年来,高密公司在建立爱心助学基金、逐年加大资助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助学载体,采取建立助学档案、结对帮扶救助和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等办法,关心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爱心助学帮扶的长效机制,帮助一大批困难职工子女及包村贫困家庭学子走进大学校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13年5月底,高密市委在市直部门、驻招单位和镇街区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到全市基础最差、发展最慢、问题最多的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实现转化升级,让村民脱贫致富。业务素质过硬的于钦杰被选派到阚家镇最贫困的尚义官庄村当上了“村官”。

6月1日,对于钦杰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他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激情与感恩、带着帮助民村致富的梦想,带着贾平凹的励志作《带灯》,到尚义官庄村走马上任了。

尚义官庄村有195户,695口人,1152亩耕地,在高密西部十里八乡是一个出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这个村里路灯长久失修,没有一盏是亮的,一个致富项目也没有,村民怨气很大,盼望致富、脱贫的愿望非常强烈。驻村后,于钦杰立即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一一记录在“第一书记”民情日志薄上。

在日志中,被于钦杰加了着重符号标识急需解决的便是陈丽娟上大学的难题。陈丽娟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弟弟刚上初中,家中唯一的劳力就是父亲,全家的收入仅靠几亩薄地的收成。2013年8月被山东农业大学录取,9月开学在即,而陈丽娟的学费仍然没有着落,让陈丽娟一家一筹莫展。于钦杰得知这一情况后,决不让像陈丽娟这样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失学,及时将陈丽娟家的困难情况反馈给公司和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帮其办理了助学贷款,并捐助1000元生活费,为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像陈丽娟这样的贫困家庭学生,于钦杰积极争取公司党委“金秋助学”资金,先后帮扶4名贫困学子。今年,尚义官庄村考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王文秀和考取济南大学的马文强两名同学因家庭困难,上学压力大,为让两名大学生安安心心、高高兴兴地上学,于钦杰协调公司,分别资助这两名学生1000元钱,解了这两个家庭的燃眉之急,并鼓励她俩认真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更努力地工作和回报社会,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于钦杰认为工作有何缺失,老百姓是最清楚的,决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应该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任职期间,于钦杰陪同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走访慰问困难村民22户,为困难群体送去食用油、面粉、大米等生活用品,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接受资助的70岁老党员史树本逢人便说:“俺这老头子,晚年幸亏遇上了这样热心的好书记,真没想到,俺还能过上这享福的日子!”重阳节期间,于钦杰跟村干部一起,对村里18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向每位老人发放慰问金200元,积极倡树敬老孝老的社会风气。

于钦杰总不忘深究尚义官庄村贫困的原因:为啥村里就剩老人孩子?种粮食不如打工赚钱快,贫瘠的村庄留不住人,青壮年只能外出打工!为啥守着一片土地不搞经济作物种植?为啥村里养殖加工户少之又少……症结就是要让村民富起来,让村庄摆脱贫瘠和落后就要有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

于钦杰立即联系高密市供电公司,很快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回复:全力支持尚义官庄村脱贫发展,农网升级责无旁贷!去年10月,高密市供电公司投资60多万元对尚义官庄村实施“农网升级扶贫专项工程”,免费为该村新上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村内高低压线路1.5千米,更换智能电表200多块,原先的80千伏安变压器和富裕的电能用于引进和发展致富项目,为村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用电环境。到2013年12月底,在于钦杰的争取下,这个村的“农网升级扶贫专项工程”全部竣工。通过改造,村民家中的末端电压由原来的130伏升至220伏,村里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又有了新生活的盼头。

尚义官庄村一直种植粮食作物,无经济作物种植。在观摩了阚家镇盛水屯村和松兴屯村这两家大棚鲜食葡萄基地后,于钦杰认识到这是帮村发展经济的一条较为适宜的路子。于是,他在征求党员干部同意后,积极走出去招引投资人。经过广泛联系,与一高密客商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规模化大棚葡萄种植。仅此一项,不但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还可解决70人的就近就业问题,将进一步帮助该村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尚义官庄村庄低洼,排水无沟,雨季排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今年汛期来临前,于钦杰在走访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与该村两委班子积极沟通、协调,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并迅速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测量,经过20天的加紧施工,为村庄东西南北走向开挖总长500多米的排水管道,这个村的排水沟的排水系统得以彻底改善。

短短的一年的时间,于钦杰在高密市供电公司的帮助下,先后协调实施帮扶项目6项,村里的电压稳定了,办起了养殖场,建起了大棚葡萄园,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5万元。

“供电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问民情、解民忧、定规划、理路子、办实情,对俺村实施‘电网升级扶贫专项工程’,彻底解决了村里的‘低压电’问题,还发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在谈到电力“第一书记”于钦杰时,阚家镇尚义官庄村委会主任赞叹不已。

“刚来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压力很大,如果不能让村里变变样,不为老百姓办点好事,就怕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就怕对不起群众。现在路灯也亮了,村民致富项目也有了,看到这些变化,我打心里高兴,终于帮助尚义官庄村村民圆了致富梦。”于钦杰站在尚义官庄村口,看着村里村容村貌发生的变化,他心里觉得特别欣慰。

于钦杰像一只“带灯”的萤火虫,带着一盏灯在小小的村庄中飞翔,燃烧着自己,照亮了百姓的脱贫致富梦。(贾聚光)

(责编:杨文鹏、王鑫福)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