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故事:我与创新共成长

2020年11月14日17:20  来源: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深圳特区40年,也是一批高科技企业成长成熟、创新创造的40年。深圳三位企业家从自身经历出发,为我们讲述了“我与创新共成长”的时代故事。

刘若鹏:科研平台,让技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刘若鹏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在这里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后来浙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回到这里,创建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可以说,我是跟着深圳一起成长的。

十八年前,我接触了超材料科学这个领域,前八年都在实验室里做基础研究,十年前回到深圳。从那时起我们就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问题——一个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这么前沿的领域,一个源于实验室创新的领域,该怎样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变成飞机、舰艇、新型航空器、无人机……让技术能真正服务于国家重大项目,真正走向“战场”。

当时,我们和深圳市政府、国家和省市主管科技创新的部门、相关社会资本等一起做了详细的方案设计,最后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成立这样一个民办非企业的公益性科学研究机构来强化基础研究,同时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衔接机制。到2013、2014年左右,超材料领域里的头部企业已经顺利孵化出来,从事超材料的研制、设计和制作,如今已经变成一项行业性的技术,在航天航空等大型装备的结构设计和制造领域实现了应用。

深圳这个地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深圳人对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天地、开创一番事业的愿望非常强烈,对于新兴事物、前沿领域研究充满了进取精神。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即使新兴事物一开始只是星星之火,在这里可以通过引进团队、构建创新平台,去让它生根、发芽、落地,最终发扬光大。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圳科技创新领域里会出现一大批新型科学研究平台,去从事重大的人类科学所面临的命题和挑战。

李小军:参与创新,为企业赢来发展主动权

我们易普森公司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是真正从深圳发展起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关注点在医疗健康领域,研发推广包括医疗机器人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一共200多人,70%以上都是从事产品和研发工作的。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数百项专利,其中仅发明专利就超过100项。可以说,我们既是创新的参与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助力企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成立之初,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创新的各项资助政策,当我们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针对推动原创核心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也量身定制了培育扶持计划,让我们有信心有动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把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推向市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形势最严峻、各方面都措手不及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武汉中南医院,把我们研发的一款医疗服务机器人专车送到武汉。在这款机器人自带医疗物资配送、杀毒等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护人员紧缺的压力,也能代替人去一些环境风险比较大的地方,让安全更有保障。

后来,我们对中南医院的捐赠,也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效益。从2月至今,我们同类型应用在全国超过100家三甲医院落地,在医疗机构里面实现非接触式配送、无人配送,为医护人员的工作、为医院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这样的成果,也是我们长期在研发上的坚持,获得的最好的回报。

易普森从最初几个人到发展到现在成为一家成熟的企业。参与创新为我们不断赢得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收获了包括经济价值在内的非常多价值。如今,国家在实施科技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也要充分扮演好企业这一科技创新主体的角色,努力以更出色的研发成果,参与到整个国家科技创新的事业中来。

马永武:重视人才,让创新激情持续涌流

说到创新,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才特别重要。腾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5万多名员工了,平均年龄不到31岁,其中有超过60%是科研人员。人才的发展对于推动腾讯的创新事业非常重要。

首先就是人才招募。这些年来,腾讯一直非常重视人才招募。作为一家互联网的公司,我们会着眼于全球去发掘在不同领域和行业里面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人才。比如,腾讯这些年建立了20多个不同的实验室,像量子实验室的领军人物就是一名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业内知名的科学家;多媒体实验室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在海外工作多年的科学家。靠什么来吸引这些顶尖科学家加盟腾讯呢?我们发现,他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研究为社会、为行业带来的价值。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不设短期KPI目标,有长期的投入,有长期的耐心,给科学家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心无旁骛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会有意识开展一些针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比如在公司全员推广创新思维课程,腾讯学院建立了自己的案例中心,对优秀创新案例进行访谈、整理和传播。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近几年,每年10月24日程序员节前后,我们会开展一个“腾讯技术周”的活动,包括优秀技术与创新成果展示,邀请技术大咖讲座,举办有关技术编程、技术运维、安全技术不同类别的大赛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比赛在公司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氛围,让公司持续保持活力,也让员工保持创新的激情。

(责编:高丽、杨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