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党报人眼中的上海样本

2020年11月12日10:58  来源:人民网
 

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党报人一直在场。上海的很多做法和经验,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做了大量报道,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交流荟摘取党报编辑记者的真切感言,以飨读者。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社长刘士安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非常直观的。比如不少外地的朋友来上海,谈起对上海的印象,他们往往就是几个简单的词,像干净、安全、漂亮、时尚。对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大家普遍都感到日常的生活井然有序,找政府办事也很简便高效。我想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能感到安心、舒心和暖心。但是要做到这些也很不容易,上海有2400万常住人口,还有几百万流动人口,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也有全国最密集的高楼大厦;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群,也有占比较高的白发一族。把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管理好、运转好,考验着党委政府的决策力,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我想也考验着广大市民的参与力。

上海街头广告牌防坠落智能检测系统

刚才主持人问到,对上海的社会治理工作最大的感受,我觉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上海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非常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拓了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的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给予殷切期望。近些年来,上海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我想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结果,也是上海立足排头兵、先行者的定位,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结果。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我们身处上海,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治理实践,分社的记者挖掘采写了不少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比如2018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在这之后,人民日报连续三年每年都在一版头条位置进行报道,持续地深入地关注上海这一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进展、成效和经验启示。再比如,分社的记者通过实地调查,通过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报道了许多来自基层鲜活可读的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这些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主持人还问到上海有哪些经验做法能够服务全国其他地方,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上海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非常重视思想动员和工作推进。印象最突出的有四点:一是抓调查研究。上海市委非常重视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来把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找出来,把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理清楚。同时,又把社会各方的力量聚起来。在2014年的时候,上海市委年度重点调研的主题,就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这个调研最终是形成了1+6的系列文件,重点是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三个面向”,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服务。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上海市委又发动全市各级干部下基层大调研。我记得当时市委主要领导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这次的大调研,根据调研得来的具体的数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标世界上最高的标准、最好的水平,来找差距、补短板,可以说是推动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务实。我觉得这两次的大调研,实际上是上海全市上下创新社会治理的大动员。

上海外滩夜景

二是抓基层基础。上海是坚定地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通过提高基层的服务和管理能力,来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今年6月份,上海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开了一个万人大会,叫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一份文件,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的水平。的确,社区是连着千家万户,最能够感知群众的冷暖,最能够倾听群众的声音,同时,也是最能够检验治理工作的成效。这一点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海有一万三千多个居民小区,在今年以来,每个小区都织起了一张严密的、坚固的防控网,把疫情防控的属地责任抓严、落细、做实,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社区感染疫情。我觉得始终重视基层、相信基层、依靠基层,这是上海社会治理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

三是抓依法治理。上海特别强调坚持法治思维,以地方法规条例等方式来固化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来提高城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我们平时在采访工作当中观察上海的创新实践,发现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立法与实践并行,甚至是先行,做到依法治理,给绣花功夫,给精细化管理增添法治保障。我记得是2016年元旦开始,上海过年、过重要的节日,在外环以内的社区就没有人再燃放烟花爆竹了,因为上海出台了新修订的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条例。2019年7月,上海又实行了新的条例,是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市范围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过年放爆竹,垃圾混着装,这是延续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一种生活习惯,看着应该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因为有了法律的约束,有了广大的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上海这些新的做法迅速地得到了贯彻落实,而且还成为引领社会的新时尚。

上海街头的无人清扫车

四是抓“牛鼻子”。我们觉得上海推进社会治理,特别善于抓住重点工作,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近两三年来,上海最大的牛鼻子的工作,就是建设“两张网”,也就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强化科技对社会治理的赋能,来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在这方面,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工作推进会,目的就是一个,让老百姓找政府办事更简便、更快捷,让城市的运行更安全、更高效。前不久我们刚刚度过了国庆长假,今年很多人都说过这个节像过年一样,我们也注意到有很多的外地游客来到了上海,特别是在著名的外滩,在滨水区最多的时候同时有超过八万人在那里聚集,听说也是创下了外滩历年来国庆期间聚集人数的纪录。但是,很多的游客感觉不到人流的拥挤,观光游玩的安全感、体验感都比较好。这个背后就是看不见的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区繁华地段的大客流智能监测系统

全面小康离不开城市的有效治理,离不开社会和谐有序,也离不开百姓的安居乐业,我们也注意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上海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不断地在开新局、谱新篇,努力地拓展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精度和温度。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努力报道好上海在新时代创造的新奇迹。

(责编:高丽、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