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的火塘不缺柴(一線行走)

楊文明

2021年08月02日10: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民警該干的一樣不落,群眾需要的盡力滿足。投入多少精力,就能收獲群眾的多少信任支持

見到唐小聰時,他正擦拭巡邏時被昆虫叮咬而留下的傷口。每逢雨季,但凡經過深谷密林,行人身上總會挂上一二十條螞蟥。

唐小聰是雲南省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的一名輔警,作為土生土長的獨龍江人,艱苦的自然環境是他對家鄉最初的記憶。雪山高聳入雲,江水奔騰向南,山林四處環繞。9歲時第一次進城,唐小聰跟著父親翻越高黎貢山,走了三天三夜。在外工作多年后,他依然選擇回到家鄉。

由於語言不通,獨龍族群眾以前很少主動和陌生人打交道。所裡新來的民警大多不是本地人,和群眾交流成了難題。每每這時,唐小聰便當起了翻譯,與隊友一起走村串戶。

唐小聰常說,獨龍江的民警,不僅僅是民警。日常邊境巡邏、轉移受災村民,民警該干的一樣不落﹔支棚蓋屋、修路搭橋、發展生產,群眾需要的盡力滿足。派出所裡,人人都有一門“絕技”。當地群眾出趟門不容易,到縣城理個發都要跋涉90多公裡。所裡干脆組建義務理發隊,下鄉走訪時,順手幫有需要的老鄉剪剪頭發。大家伙精神了,警民情誼也越來越濃。

不忙的時候,唐小聰和同事們幫著群眾建大棚、育種苗、教技術……如今,越來越多獨龍族群眾學會了自主耕種,發展致富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從職責來說,我們得做好民警該做的所有工作﹔從感情來說,我們真心希望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唐小聰說。

獨龍江多雨,每當雨珠噼裡啪啦打在屋頂,民警們最幸福的事就是圍坐在火塘邊烤火。派出所裡的柴,不少都是獨龍族群眾送來的。火苗跳躍閃動,大家內心泛起暖流。

從派出所剛剛建立時,民警與群眾的不熟悉,到如今群眾主動送柴火,民警們靠的正是主動作為、用情工作。投入多少精力,就能收獲群眾的多少信任支持。當民警和群眾成了“家人”、共享冷暖,派出所的火塘自然不會缺柴。

(作者為本報雲南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2日 14 版)

(責編:曾帆、唐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