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一條板凳上說話(一線行走)

賈豐豐

2021年07月09日10: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駐村干部工作時要多些細心、耐心和暖心,以真心換來真情,才能讓鄉親們擰成一股繩

艷陽高照的西寧市、大霧蒙蒙的青海湖、時常降雨的橡皮山,從西寧市到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巴音村,5個小時的路程常常會經歷多種天氣。而這條路,對於巴音村的駐村干部趙福昌來說,已經走了3年。

“剛到村上時,也不認識人,為了打開局面,經常去老鄉家裡聊天,蹭個臉熟。”但讓趙福昌沒有想到的是,大家卻越聊越拘謹,“每次聊天,基本上都是我問、他們答,他們從不主動說什麼。”

功夫沒少下,可成效並不理想,問題出在哪?趙福昌很困惑。“是不是每次大伙給你倒的水你都不喝,碰上飯點也不吃一口老鄉遞上來的東西,說話也都是老鄉們坐著你站著?”工作經驗豐富的村干部趙永龍說出了重點,“一些看似不給鄉親們添麻煩的舉動,反而讓大家覺得你跟他們保持著距離。”

趙福昌恍然大悟。慢慢地,他摸索出了經驗:入戶時,端上來的茶水想喝就喝﹔見了面,老遠就主動打招呼﹔交流時,一起坐著要比站著更放鬆……“隻有跟鄉親們坐到一條板凳上說話,才能聽到真心話、貼心話。”趙福昌深有感觸。

如今,巴音村借助靠近茶卡鹽湖的區位優勢,發展起了民宿,大伙的日子慢慢富了起來。“鄉親們嘗到了致富政策的甜頭,早已把我們當成了自己人。”趙福昌搓手一笑,很是自豪。駐村干部離鄉親們更近、接觸鄉親們更多,工作時要多些細心、耐心和暖心,以真心換來真情,才能讓鄉親們擰成一股繩。

對此,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東拉卡村的駐村干部庄德武也有同感。前幾年,為了說服鄉親們從山區搬到山下居住,改變大家“出行難、就醫難、種地難、用水難”的現狀,庄德武和同事們挨家挨戶做工作,逐條逐項做筆記,動員工作很順利,也為全村的產業發展聚齊了人心。

近來,新一批駐村干部陸續開始投入工作,相較之前,他們開展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已有很大改觀,但他們面臨的工作任務依然艱巨。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讓各項好政策落地,離不開駐村干部的“穿針引線”,更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持配合。駐村干部就要始終和鄉親們坐在一條板凳上,為他們多想一步、多做一些,成為大伙心中的“自己人”,才能齊心協力往前走,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作者為本報青海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09日 11 版)

(責編:曾帆、唐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