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對鍵”代替不了“面對面”(一線行走)

孫  超

2021年01月12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干部不光要會說,更要會聽,聽出群眾的真訴求,才能為他們解決真問題

  炭火燒起來了,20多名村民圍坐在一起,騰騰熱氣中飄出糍粑烤出的香氣。去年12月15日,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澧源鎮西界村2020年第五十二次屋場會開起來了。

  “村裡的路修好沒有?”“修好了!”

  “家家戶戶有水了沒有?”“有了!”

  村干部大聲問,參會村民大聲答,現場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這讓原先有些拘謹的村民放鬆了下來。

  這次屋場會,村裡請來了准備來投資的企業家,和大家討論建民宿的事情。需要多少投資?村裡人可以參與建設嗎?以后能有多少就業崗位……一個個村民關心的問題,在大家的笑聲和掌聲中,得到了解答。

  “干部不光要會說,更要會聽,聽出群眾的真訴求,才能為他們解決真問題。”張家界高新區駐西界村第一書記袁凱說,屋場會就是傾聽群眾意見的好機會。

  過去,由於季節性缺水,一到秋冬,西界村村民吃水都成問題。在去年的一次屋場會上,扶貧工作隊提出用電泵引自來水上山,卻被老百姓給“否了”。

  村民們說,盡管幫扶單位幫出了建設成本,“可是以后用電抽水,水電費負擔可能過重”。

  這時,一位老人提議,“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村的山上有個廢棄水庫,但是漏水很多年。如果能把水庫修好,說不定能行。”

  實地考察后,袁凱發現,修水庫投資小、維護易,的確可行。如今,這一項目已經完工,村民用水成本比原計劃減少了一半,不光西界村用水不愁,周邊村庄也從中受了益。

  前不久,在張家界永定區天門山鎮黃庄村的屋場會上,易地扶貧搬遷戶趙永珍和大家有說有笑。由於患有眼疾,她有些自卑,不愛與人交往。為讓搬遷戶融入新家園,張家界市委統戰部的幫扶干部組織了一場“同心屋場會”。一開始,趙永珍只是坐著聽。聽了幾次后,她也開始參與討論,人變得越來越開朗。

  把國家大事、家鄉新事、鄰裡小事融合起來的屋場會,成了張家界各村(社區)居民生活中一件有滋有味的事情。截至目前,張家界有屋場2700多個,聽眾人數超過100萬人。不僅各級干部下屋場,理論宣講、文明實踐等各項活動也下屋場。現在,群眾通過屋場會實現了有事通個氣,沒事嘮家常,遇事出點子。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流程上了牆,服務過程留了痕,很多地方還建起各種現代化的指揮平台,大屏幕進村,智能應用普及……但“鍵對鍵”代替不了“面對面”,要想真正了解群眾的訴求,解決群眾的困難,必須推動各方面資源向基層下沉,在心貼心的溝通上下功夫,在點對點的服務上花力氣。

  (作者為本報湖南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2日 11 版)

(責編:秦晶、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