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勤到基層走走,多和群眾聊聊,才有機會發現更多真問題
“大青年,大青年……”一陣熟悉的聲音傳來,我和同事停下了腳步。
循聲而望,一位老大爺正笑著沖我們揮手:“得虧你們上次來檢查,之后來了好幾撥人整治塑料顆粒廠。現在周邊河道水清了,庄稼也長得好。”
老大爺姓趙,和他相識緣於去年夏天的一次監督檢查。那天,我們根據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台的線索進行線下暗訪。剛到江蘇省漣水縣梁岔鎮塑料顆粒廠門口,就聽到趙大爺和幾位村民在發牢騷。
“連庄稼都不長,這裡還能住人?”
“投訴電話打好幾遍了,不管用……”
在趙大爺的指引下,我們走進塑料顆粒廠。隻見不大的廠區內堆滿塑料袋、尼龍編織袋,生產廢料胡亂堆放在水塘邊,足有半人高,發出刺鼻的氣味。
趙大爺告訴我,這家廠子一直在偷偷生產,夜裡都不停產。有村民說:“這次你們再不動真格的,就別再來了。”
一番暗訪下來,我們意識到,必須強化對干部履職盡責的監督,確保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將有關情況移交給生態環境部門核查,按規定程序責成企業整改。同時嚴查個別領導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最終4人受到問責處理。去年全縣共對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的28人實施問責,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3人。
但問責不是目的,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才是關鍵。我們組成調研小組分頭深入各鎮街生產一線,隨機檢查。群眾見我們動了真格,紛紛主動反映問題。
如今,我們的工作不僅得到梁岔鎮群眾的認可,也受到企業點贊。
“來,到我們辦公室喝杯水!”來到漣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時,雲霧日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老劉熱情地招呼我們。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你們效益如何?”我問。
“有點影響,但問題不大。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度過‘環保革命’的陣痛,生產的香水瓶、電化鋁蓋銷往歐美、中東,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老劉信心十足。
雲霧日化是省水污染防治重點幫扶和專項督查交辦整改的企業之一。此前,該廠氧化車間設備老化,存在跑冒滴漏情況。我們督促縣經開區管委會委托第三方為包括雲霧日化在內的經開區5家企業“全面體檢”,量身設計整改方案,並全程跟蹤督查整改進度。
按照最新環保要求標准,雲霧日化將氧化車間整體抬高2.2米,並投入300萬元修建危廢庫、危化庫,實現了雨污管網分流。5家企業經過整改,現已全面投入生產,訂單排到了今年10月份。
通過這次整治行動,我深刻體會到,平時勤到基層走走,多和群眾聊聊,才有機會發現更多真問題。然后針對群眾的辦事痛點、堵點“對症下藥”,就能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作者為江蘇省漣水縣紀委監委干部)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