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故事:我與創新共成長

2020年11月14日17:20  來源: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說,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深圳特區40年,也是一批高科技企業成長成熟、創新創造的40年。深圳三位企業家從自身經歷出發,為我們講述了“我與創新共成長”的時代故事。

劉若鵬:科研平台,讓技術從實驗室中走出來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 劉若鵬

我從小在深圳長大,在這裡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后來浙江大學畢業后去美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后又回到這裡,創建了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可以說,我是跟著深圳一起成長的。

十八年前,我接觸了超材料科學這個領域,前八年都在實驗室裡做基礎研究,十年前回到深圳。從那時起我們就面臨了一個艱難的問題——一個在基礎科學研究中這麼前沿的領域,一個源於實驗室創新的領域,該怎樣從實驗室中走出來,變成飛機、艦艇、新型航空器、無人機……讓技術能真正服務於國家重大項目,真正走向“戰場”。

當時,我們和深圳市政府、國家和省市主管科技創新的部門、相關社會資本等一起做了詳細的方案設計,最后決定採用一種全新的模式,即成立這樣一個民辦非企業的公益性科學研究機構來強化基礎研究,同時形成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銜接機制。到2013、2014年左右,超材料領域裡的頭部企業已經順利孵化出來,從事超材料的研制、設計和制作,如今已經變成一項行業性的技術,在航天航空等大型裝備的結構設計和制造領域實現了應用。

深圳這個地方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在於,深圳人對殺出一條血路、闖出一片天地、開創一番事業的願望非常強烈,對於新興事物、前沿領域研究充滿了進取精神。就像我剛才舉的例子,即使新興事物一開始只是星星之火,在這裡可以通過引進團隊、構建創新平台,去讓它生根、發芽、落地,最終發揚光大。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深圳科技創新領域裡會出現一大批新型科學研究平台,去從事重大的人類科學所面臨的命題和挑戰。

李小軍:參與創新,為企業贏來發展主動權

我們易普森公司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企業,是真正從深圳發展起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關注點在醫療健康領域,研發推廣包括醫療機器人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公司一共200多人,70%以上都是從事產品和研發工作的。現在我們已經擁有數百項專利,其中僅發明專利就超過100項。可以說,我們既是創新的參與者,也在這個過程中助力企業不斷邁上新台階。

成立之初,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關於鼓勵支持創新的各項資助政策,當我們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針對推動原創核心技術的規模化、產業化,也量身定制了培育扶持計劃,讓我們有信心有動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把更多擁有核心技術的產品推向市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形勢最嚴峻、各方面都措手不及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聯系武漢中南醫院,把我們研發的一款醫療服務機器人專車送到武漢。在這款機器人自帶醫療物資配送、殺毒等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醫護人員緊缺的壓力,也能代替人去一些環境風險比較大的地方,讓安全更有保障。

后來,我們對中南醫院的捐贈,也形成了相當大的社會效益。從2月至今,我們同類型應用在全國超過100家三甲醫院落地,在醫療機構裡面實現非接觸式配送、無人配送,為醫護人員的工作、為醫院的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手段。這樣的成果,也是我們長期在研發上的堅持,獲得的最好的回報。

易普森從最初幾個人到發展到現在成為一家成熟的企業。參與創新為我們不斷贏得了企業發展的主動權,收獲了包括經濟價值在內的非常多價值。如今,國家在實施科技創新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我們也要充分扮演好企業這一科技創新主體的角色,努力以更出色的研發成果,參與到整個國家科技創新的事業中來。

馬永武:重視人才,讓創新激情持續涌流

說到創新,對於一家企業來說,人才特別重要。騰訊發展到今天已經有5萬多名員工了,平均年齡不到31歲,其中有超過60%是科研人員。人才的發展對於推動騰訊的創新事業非常重要。

首先就是人才招募。這些年來,騰訊一直非常重視人才招募。作為一家互聯網的公司,我們會著眼於全球去發掘在不同領域和行業裡面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人才。比如,騰訊這些年建立了20多個不同的實驗室,像量子實驗室的領軍人物就是一名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業內知名的科學家﹔多媒體實驗室的領軍人物,是一位在海外工作多年的科學家。靠什麼來吸引這些頂尖科學家加盟騰訊呢?我們發現,他們更看重的是企業的研究為社會、為行業帶來的價值。所以,我們一直堅持不設短期KPI目標,有長期的投入,有長期的耐心,給科學家很大的空間,讓他們心無旁騖從事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會有意識開展一些針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項目,比如在公司全員推廣創新思維課程,騰訊學院建立了自己的案例中心,對優秀創新案例進行訪談、整理和傳播。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近幾年,每年10月24日程序員節前后,我們會開展一個“騰訊技術周”的活動,包括優秀技術與創新成果展示,邀請技術大咖講座,舉辦有關技術編程、技術運維、安全技術不同類別的大賽等等。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比賽在公司進一步強化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氛圍,讓公司持續保持活力,也讓員工保持創新的激情。

(責編:高麗、楊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