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治理的黨報印記 

2020年11月13日13:58  來源:人民網
 

人民日報社總編室社會新聞版編輯 周珊珊

人民日報一直很關注社會治理各個領域的報道。自2019年元旦人民日報改版以來,我所在的社會新聞版,全新創立了“社會治理在身邊”欄目,專門關注社會治理相關話題,給治理難題找解法、為民生痛點尋出路。截至2020年8月,我們這個欄目共刊發報道41篇,其中頭條報道40篇。40篇頭條報道是個什麼概念呢?社會新聞版關注脫貧、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眾多話題,一周刊發5篇頭條報道,也就是說改版以后20個月一共400多個頭條裡,有將近十分之一的比例都在關注社會治理。

從報道形態看,該欄目既有成組策劃,也有單篇通訊報道。從報道話題看,“社會治理在身邊”欄目刊出“聚焦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關注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新時尚”“買菜那些事”“關注停車難”“共建共治共享”等內容。從報道對象看,該欄目聚焦各地在社會治理中的主要問題和先進做法,同時也關注專家觀點、建言獻策。從報道地點看,該欄目關注、報道過上海、北京、安徽、河南、新疆、湖北、遼寧等22個省份的不同市、區、社區、鄉村的社會治理問題。可以說是覆蓋廣泛、內容豐富。

我們做社會治理的報道,有兩大特點——一是具體。“社會治理在身邊”欄目,緊扣“身邊”二字,先后推出老舊小區改造、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細節層面的社會治理。能否抓住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是考察社會治理水平的關鍵點。這些看似是“尋常小事”,但卻是“關鍵小事”,這小中能見大、小能撬動大。街道成立綜合執法中心后,新疆阜康市阜新花園小區的潘阿姨再也不為小區臟亂差而煩心了﹔遼寧鐵嶺推行農廁改造,告別了土廁所,樹立起新觀念,村民王子光的兒子兒媳一家再也不“怕”回村了……報道以細膩筆觸刻畫人物形象,以生動描寫還原新聞現場,以豐富引語凸顯原汁原味,讓受眾更接近新聞事件,引發思考。

二是解困。要想“讓人民日報離人民更近,做到人民日報為人民”,就得關注真問題、關注解決真問題的好辦法。“社會治理在身邊”欄目關注的都是熱點、難點、痛點,往往都是已經發生的、社會治理層面存在的不足或短板,可以說是直面問題。但另一方面,也並非隻聚焦問題、旁觀批評,而是通過深入採訪,找到產生問題的症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區的可供借鑒的方法,形成“問題—解決”模式。停車難怎麼辦?上海統籌實現停車“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循環服務模式,深圳加強路邊停車收費管理,宜昌搭建智慧平台有序引導停車需求……通過這樣“解剖麻雀”式的報道,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讓各相關方充分表達意見,有助於凝聚社會共識,並力求指出解決一些普遍性問題的路徑,從而不斷促進社會治理制度的完善。

(責編:高麗、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