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黨報人眼中的上海樣本

2020年11月12日10:58  來源:人民網
 

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對社會治理的關注,黨報人一直在場。上海的很多做法和經驗,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做了大量報道,進行總結、提煉和推廣。交流薈摘取黨報編輯記者的真切感言,以饗讀者。

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社長劉士安

社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是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非常直觀的。比如不少外地的朋友來上海,談起對上海的印象,他們往往就是幾個簡單的詞,像干淨、安全、漂亮、時尚。對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的人來說,大家普遍都感到日常的生活井然有序,找政府辦事也很簡便高效。我想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能感到安心、舒心和暖心。但是要做到這些也很不容易,上海有2400萬常住人口,還有幾百萬流動人口,這裡有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也有全國最密集的高樓大廈﹔有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群,也有佔比較高的白發一族。把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管理好、運轉好,考驗著黨委政府的決策力,考驗著基層干部的執行力,我想也考驗著廣大市民的參與力。

上海街頭廣告牌防墜落智能檢測系統

剛才主持人問到,對上海的社會治理工作最大的感受,我覺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上海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實際非常緊密地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拓了新時代城市社會治理的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上海的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給予殷切期望。近些年來,上海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治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我想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結果,也是上海立足排頭兵、先行者的定位,敢為人先、勇於實踐的結果。

上海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

我們身處上海,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治理實踐,分社的記者挖掘採寫了不少有分量、有影響的報道。比如2018年初,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改革,在這之后,人民日報連續三年每年都在一版頭條位置進行報道,持續地深入地關注上海這一重大改革創新舉措的進展、成效和經驗啟示。再比如,分社的記者通過實地調查,通過講故事等多種方式,報道了許多來自基層鮮活可讀的社會治理創新案例,這些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主持人還問到上海有哪些經驗做法能夠服務全國其他地方,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上海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非常重視思想動員和工作推進。印象最突出的有四點:一是抓調查研究。上海市委非常重視通過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來把社會治理的難點、痛點、堵點找出來,把改革創新的思路、舉措理清楚。同時,又把社會各方的力量聚起來。在2014年的時候,上海市委年度重點調研的主題,就是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這個調研最終是形成了1+6的系列文件,重點是改革街道管理體制,強化“三個面向”,就是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服務。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上海市委又發動全市各級干部下基層大調研。我記得當時市委主要領導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坐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就都是辦法。”這次的大調研,根據調研得來的具體的數據、實際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對標世界上最高的標准、最好的水平,來找差距、補短板,可以說是推動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工作再務實。我覺得這兩次的大調研,實際上是上海全市上下創新社會治理的大動員。

上海外灘夜景

二是抓基層基礎。上海是堅定地把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到城鄉社區,通過提高基層的服務和管理能力,來夯實社會治理的基礎。今年6月份,上海用視頻會議的方式開了一個萬人大會,叫上海市社區工作會議,同時出台了一份文件,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的精細化、規范化的水平。的確,社區是連著千家萬戶,最能夠感知群眾的冷暖,最能夠傾聽群眾的聲音,同時,也是最能夠檢驗治理工作的成效。這一點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上海有一萬三千多個居民小區,在今年以來,每個小區都織起了一張嚴密的、堅固的防控網,把疫情防控的屬地責任抓嚴、落細、做實,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社區感染疫情。我覺得始終重視基層、相信基層、依靠基層,這是上海社會治理非常重要的一條經驗。

三是抓依法治理。上海特別強調堅持法治思維,以地方法規條例等方式來固化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果,來提高城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我們平時在採訪工作當中觀察上海的創新實踐,發現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這就是立法與實踐並行,甚至是先行,做到依法治理,給繡花功夫,給精細化管理增添法治保障。我記得是2016年元旦開始,上海過年、過重要的節日,在外環以內的社區就沒有人再燃放煙花爆竹了,因為上海出台了新修訂的煙花爆竹的安全管理條例。2019年7月,上海又實行了新的條例,是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全市范圍推行生活垃圾的分類管理。過年放爆竹,垃圾混著裝,這是延續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一種生活習慣,看著應該是很難改變的,但是,因為有了法律的約束,有了廣大的基層干部和志願者的管理和服務,上海這些新的做法迅速地得到了貫徹落實,而且還成為引領社會的新時尚。

上海街頭的無人清掃車

四是抓“牛鼻子”。我們覺得上海推進社會治理,特別善於抓住重點工作,堅持不懈、久久為功。近兩三年來,上海最大的牛鼻子的工作,就是建設“兩張網”,也就是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來強化科技對社會治理的賦能,來提高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在這方面,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開工作推進會,目的就是一個,讓老百姓找政府辦事更簡便、更快捷,讓城市的運行更安全、更高效。前不久我們剛剛度過了國慶長假,今年很多人都說過這個節像過年一樣,我們也注意到有很多的外地游客來到了上海,特別是在著名的外灘,在濱水區最多的時候同時有超過八萬人在那裡聚集,聽說也是創下了外灘歷年來國慶期間聚集人數的紀錄。但是,很多的游客感覺不到人流的擁擠,觀光游玩的安全感、體驗感都比較好。這個背后就是看不見的城市運行的“一網統管”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區繁華地段的大客流智能監測系統

全面小康離不開城市的有效治理,離不開社會和諧有序,也離不開百姓的安居樂業,我們也注意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后,上海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不斷地在開新局、譜新篇,努力地拓展社會治理的廣度、深度、精度和溫度。我們也將繼續關注,努力報道好上海在新時代創造的新奇跡。

(責編:高麗、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