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徽映照扶貧路

——菏澤市稅務局“第一書記”王景生扶貧紀實

2020年07月01日09:2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兩年幫扶路,一生鄆城情。兩年的‘第一書記’任職,將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被鄆城縣委授予“全縣脫貧攻堅好隊員”的菏澤市牡丹區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王景生,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積極響應市委第三輪選派,從原菏澤市地方稅務局到鄆城縣張魯集鎮西宋庄村擔任第一書記,頭頂的稅徽熠熠輝映了700多個日日夜夜不平凡的扶貧之路。

攥緊“一把手”,號准民情“一根脈”

“隻有摸清實際情況,掌握貧困真實底數,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精准施策,有針對性地推進扶貧工作。”駐村伊始,他堅持黨員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人、貧困戶、信訪人“五必訪”和班子運行、村情民意、群眾疾苦、矛盾糾紛、發展意向“五必問”,深入群眾家中和田間地頭,白天和群眾邊干活邊聊天,晚上則組織召開村兩委會、黨員會和群眾代表會,面對面聊情況、談問題,心貼心講思路、提意見,短期內便摸熟了西宋庄村位於黃河灘區、經濟空殼、黨組織長期軟弱渙散等基本情況和思富、思變的民心所盼。面對爛攤子,他不畏難、不退縮,甘當村民一員,同黨員群眾聯手找“病根”、挖“窮根”,心和群眾的脈搏一起跳動。

鑄造“一把刀”,守好黨建“一座堡”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為盡快改變現狀,給基層堡壘“強筋壯骨”,他協助鎮黨委和管區干部順利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選出了發展振興的領路人和致富奔康的帶頭人。從抓實黨內組織生活入手,健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採取農閑時集中學、農忙時個人學等方式,規范黨員的日常學習教育,推動黨內組織生活和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針對村委會辦公場所簡陋、設施破舊的狀況,他爭取資金支持,全面整修村委會辦公場所,配備辦公座椅、圖書,建成了村委會議室(黨員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陣地建設煥然一新。為突出黨員的先鋒引領,他還在黨員家庭大門上創意釘制“黨員之家”紅色標志牌,開展“亮黨員身份、做優秀黨員”等活動,把黨支部建設成了“尖刀班”和“突擊連”,打造成了“攻不破的戰斗堡壘”和“撤不走的工作隊”。

鉚足“一股勁”,拔除窮困“一條根”

產業興則鄉村興。他帶領黨員群眾因地制宜,立足特色,鉚足一股勁,趟出一條致富路。抓住水塘遍布、多種蓮藕的優勢,爭取1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成立成峰蓮藕種植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方式,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40畝,並積極與鄆城信息港、菏澤首屆年貨節和鄆城好漢網絡平台聯系,利用電商線上銷售蓮藕40萬斤,還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發布求助信息,減輕了銷售壓力。齊魯電視台《小溪辦事》欄目聞訊報道,擴大了銷售渠道,及時為藕農避免了損失、保住了收入。事后,他深入思考,提出標准化生產、特色品牌打造、多渠道拓寬銷路等舉措,幫助該村蓮藕成功打開了市場。依據“宋江故裡”豐厚的水滸文化底蘊,積極爭取市財政項目扶貧資金20萬元,發掘整飭宋家老林、宋江井等景點,搜集民俗用品用具,建成民俗博物館,發展特色旅游﹔協調縣裡修筑750米公路,連通鄄城億城寺,並連續舉辦兩屆民俗文化旅游節,使“宋江故裡”成為該縣水滸文化旅游鏈條的重要一環。協調縣鎮建設扶貧車間2處,每年為村裡收租金2萬元用於貧困戶分紅。爭取縣委黨費支持項目30萬元,流轉土地150畝,立體種植優質果樹和經濟作物,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夢”。兩年裡,先后爭取資金140萬元用於產業扶貧和愛心幫扶,2018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近四千元增加到八九千元,順利實現整體脫貧,徹底拔除了“窮根”。

捧出“一顆心”,奉獻群眾“一腔愛”

他常說,站起來要當一把傘,為群眾遮風擋雨,俯下身要當一頭牛,為群眾鞠躬盡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按照縣鎮鄉村振興規劃要求,他為村裡購買綠化苗木,實施村庄綠化美化工程,利用“一事一議”獲得縣財政出資、用於村裡建設的獎補資金15萬元,修建村民文化廣場,配備健身器材,組建秧歌隊和廣場舞隊,並和工作隊自費購買演出服和太極扇,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爭取原單位資助資金,幫助修繕村小學校舍,改善辦學條件,方便了低年級學生就近上學。積極協調民政、人社等部門辦理低保,讓特困群眾享受兜底保障。組織開展夏季“為貧困戶送清涼”、冬季“大走訪、送溫暖”和傳統節日慰問等活動。想方設法,幫助嚴重燒傷的盲人嚴桂枝申請救助金5000元﹔患有腿部殘疾特困戶宋現橋圓了多年“安居夢”﹔殘障老人薛景妮母子吃上了“放心水”。(劉文芳 陳玉濤)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