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创新民族教育 促进内涵发展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的“通中样板”

2019年09月11日10:19 |
小字号

8月20日的中午,位于江苏南通的南通中学校园内一辆图书车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南通市图书馆专门为学校西藏学子送书上门的专项服务。每逢节日南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会来到学校与西藏生一起联欢。

开设流动图书车、企业设立奖助学金,社区对西藏学生开展关爱帮扶,学校关工委及老校友等对西藏生主动关心慰问……在社会各界帮扶关爱的温情中,汉族、藏族学生、老师以及南通市民,在彼此的爱和付出中,用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建立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南通和西藏的民族团结也得到了升华。

结对交往为抓手,共同搭建民族团结“同心桥” 

“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南通中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西藏学生之时,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得到贯彻。该工作思想不仅增强西藏学生对“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认识,同时也强化汉族学生“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意识,从而使汉藏学生在交往与交流中增进了解、增进感情,在全校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共同理念。

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心手紧相连 汉藏一家亲——南通中学汉藏结对活动”,让每个普通班学生主动和西藏生结对,开展联谊活动。每到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内地学生就会纷纷邀请西藏同学回家共度佳节,感受汉族家庭的节日氛围。

在邀请藏族学生“走进来”的同时,还提倡汉族同学走出去,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

2015年,普通班的光止月等5位同学跟随结对三年的西藏班同学一起返乡,在西藏的15天里,西藏班的孩子们带领着他们走进自己的家中,用优美的祝酒歌,用丰盛的藏族食品款待着远道而来的朋友。在第二年春节学校的藏历新年联欢会上,光止月一身藏装说:“这次西藏之行,三千五百米海拔上巴桑玉珍同学的关怀让我感动,旦增旺姆妈妈粗糙而温暖手指递来的煮糌粑让我难忘,白玛龙增跋山涉水两个小时送来的自家手制酸奶和干粮让我倍加珍惜。这份汉藏一家的浓浓亲情,我将珍藏于心底。”

除学生结对外,师生结对、社会结对在南通中学也愈发盛行。学校也通过这种现象的盛行,借助青年党校、道德讲堂等教育平台,选拔思想上要求进步、个人综合素质好的优秀西藏生,作为未来党员发展对象和省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培养对象。采取“高一发现苗子、高二锻炼苗子,高三发展苗子”的方式,精心培育西藏生中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汇聚西藏班学生整体的正能量。

南通中学副校长沈惠祥说:“在南通中学汉藏间的结对关爱是双向的,藏族学生在感受民族融合带来的温暖与亲情的同时,也让当地的学生和市民体会到藏族学生的淳朴与热情。”

文化交流为核心,共同打造民族团结“连心网”

汉藏结对只是基础,为汉藏学生搭建汉藏文化双向交流与交融平台,才能让汉藏学生共同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在南通中学,学校94个学生社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汉藏同学联手打造,其中有14个社团由藏族学生组织负责。以研习宣传藏族优秀文化为内容的“藏文社”、深化汉藏融合的藏文化体验的“藏·映社”,尤其是由汉藏学生联手打造的民族健身操社团和民族舞蹈社团是成为汉藏同学结合、共建社团、共谋发展的典范。两个社团的原队长,今年刚刚毕业的达娃央宗告诉记者:“最使我难忘的是在学校民族健身操社团和民族舞蹈社团的那段奋斗中美好的经历。我们汉藏同学在平时的训练中,彼此学习和切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2018年全国啦啦操联赛上荣获冠军。目前,达娃央宗正积极备战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

南通中学校长成锦平告诉记者:“作为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南通中学汉藏文化融合课程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体的课程基地建设方案构建了以“3+3+3”育人环境为背景的建设框架,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三个课程板块,藏族文化展示馆、藏族工艺体验馆、民族文化演绎馆三处互动场馆,研学活动实践基地、文博参观教育基地、社区服务活动基地三类实践基地。今后,该课程基地将成为学校师生、南通市民,乃至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及藏区学校在南通地区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展示和分享的场所和平台。”

实践交融为载体,共同争当民族团结“暖心人” 

今年清明节之际,南通中学西藏生前往南通市钟秀山烈士陵园,通过祭拜烈士等活动,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该校高二(2)班同学德吉旺姆的祖辈曾经是西藏的世代农奴,活动中她感慨万千:“没有党的领导,没有60年前的民主改革,我想今天的大部分同学就没有坐在宽敞教室里读书的机会。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更加懂得了国家独立与富强的来之不易。我们西藏生们应该倍加珍惜党和国家所提供的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勤奋学习,立志成材,回报社会;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建设美丽西藏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南通中学借助多种社会力量,优化学生实践服务的平台,树立西藏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让南通地区的市民深切感受到藏族孩子的责任与奉献,以自身实际行动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每年暑假,南通中学西藏生或深入农牧地区体验生活,或到城镇学校开展励志宣讲,或在当地社区、福利院进行志愿者服务。西藏生嘎桑央宗的父亲说:“让孩子到农村和牧区去生活,去劳动,去交流,去磨炼,去感受,能学会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技能,能亲身体验到西藏农牧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坚定他们建设富饶美丽西藏的信心。”

每年近两个月的社会实践,通中西藏班每一位活动参与者都收获满满。记者翻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日志、调查报告或体验随笔可以看到,同学们以质朴的笔触,真实的讲述了社会实践中的点滴和感触,从中已然看到西藏生将从内地习得的服务理念,活化于藏区实践中,并将民族团结的信念牢牢地根植在活动里。在实践中感受到“汉藏一家亲”的温情,认识到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内地省市的帮助,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有效夯实了民族团结的基石。

沈惠祥说:“西藏生的服务实践,培育了西藏生的良善德性,强化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也拉近了汉藏之间的情感联系,增进了全社会民族团结的感情。”

据了解,通中西藏生撰写的多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已获国家民委和团中央表彰。(南通日报 沈樑)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乐意、肖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