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记淮阴区返乡创业的农民们
|
2009年02月11日11:00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在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今天的淮阴大地,一大批返乡创业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进一步诠释了他们也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丁集镇青年农民陈艾明一直在外地做钢材生意,因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陈艾明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陈艾明在丁集镇劳动村1组,租用了40余亩树林地,办起了家禽养殖场。他先后建了六个养鸡大棚,每棚存鸡4000只左右,现已出栏近5万只,盈利15万元。为了报答区乡对他的扶持,陈艾明把村里一些老弱病残的农民接收到自己的大棚帮工,帮助他们解决了不能外出打工挣钱的难题。陈艾明不仅吸纳这些就业有困难的村民,还积极缴纳土地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淮安威邦建业有限公司位于棉花庄镇工业集中区内,公司老板李松是棉花庄镇大福村人,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能人。2008年初,李松投资120万元,购买了占地面积为64亩的镇供销社闲置的旧仓库,并对原来的旧厂房进行了改造,又新建了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创办了淮安威邦建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工艺木门系列产品。公司投产后,产品成功打入市区几个大的装饰市场和家具市场,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外观新颖,价廉物美,因此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产品一上市就如此火爆,按理他应该满足了。但李松又将目光瞄准了节能保温建材。2008年6月,公司又新上了环保WB型外墙保温系列产品,虽然产品价格较高,但由于是绿色环保节能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与此同时,李松又投资几十万元在市区兴办了一家宾馆,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李松创办的威邦建业公司年产值已达到1200多万元,利税65万元。李松富裕了,但他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吸纳本地劳动力46人,其中返乡农民工38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李松受到了大伙儿的信赖,被推选为大福村村委会副主任。
在南陈集镇淮丰村有这样一个回乡创业的人。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他就是依靠规模化饲养草鸡的致富能人——刘林。刘林在江阴一家私人养鸡场打工,几年后他攒下了不少积蓄。2007年3月他回家办事,看到自己的家乡——淮阴,经济发展态势特别好,为此,他萌生了回乡兴办养鸡场的念头。他和家人商量后,找到村里的支部书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苦干两个月后,总投资70万元,占地7亩的养鸡场顺利建了起来。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金、场地、进货渠道、饲料供给、病毒防治、基础设施配套等等一连串的事情都要考虑。规模饲养草鸡,人少是忙不过来的,为此,刘林雇了几个帮手一起经营。刘林自己致富后不忘乡邻,一些小规模的散养户经常主动上门咨询养殖问题,刘林每次都是不顾忙碌、热心解答,同时他还兼任村民小组组长,利用空闲之余为村集体做点事情,以感激当初自己创业时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吴城镇堡工村纪中胜,原来在上海打工,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去年提前回乡,正值村里千亩连片的蔬菜钢架大棚发包时期,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承包了50个钢架大棚,一年可得净利润25万元。他吸收了100多名乡亲在大棚帮工,在他的帮助下,这些低收入户都逐渐脱贫。
淮阴的农民工返乡潮之所以能转变为创业潮,这与淮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营造的创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该区对返乡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给予补贴,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让农民创业者心动,更让他们感动。创业的农民工们都说:“我们不仅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更要报答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怀。我们唯一的行动就是努力帮助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杨宏宇 曹晓香 孙铁成)
来源:淮安日报
丁集镇青年农民陈艾明一直在外地做钢材生意,因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陈艾明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陈艾明在丁集镇劳动村1组,租用了40余亩树林地,办起了家禽养殖场。他先后建了六个养鸡大棚,每棚存鸡4000只左右,现已出栏近5万只,盈利15万元。为了报答区乡对他的扶持,陈艾明把村里一些老弱病残的农民接收到自己的大棚帮工,帮助他们解决了不能外出打工挣钱的难题。陈艾明不仅吸纳这些就业有困难的村民,还积极缴纳土地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淮安威邦建业有限公司位于棉花庄镇工业集中区内,公司老板李松是棉花庄镇大福村人,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能人。2008年初,李松投资120万元,购买了占地面积为64亩的镇供销社闲置的旧仓库,并对原来的旧厂房进行了改造,又新建了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创办了淮安威邦建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工艺木门系列产品。公司投产后,产品成功打入市区几个大的装饰市场和家具市场,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外观新颖,价廉物美,因此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产品一上市就如此火爆,按理他应该满足了。但李松又将目光瞄准了节能保温建材。2008年6月,公司又新上了环保WB型外墙保温系列产品,虽然产品价格较高,但由于是绿色环保节能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与此同时,李松又投资几十万元在市区兴办了一家宾馆,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李松创办的威邦建业公司年产值已达到1200多万元,利税65万元。李松富裕了,但他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吸纳本地劳动力46人,其中返乡农民工38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李松受到了大伙儿的信赖,被推选为大福村村委会副主任。
在南陈集镇淮丰村有这样一个回乡创业的人。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他就是依靠规模化饲养草鸡的致富能人——刘林。刘林在江阴一家私人养鸡场打工,几年后他攒下了不少积蓄。2007年3月他回家办事,看到自己的家乡——淮阴,经济发展态势特别好,为此,他萌生了回乡兴办养鸡场的念头。他和家人商量后,找到村里的支部书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苦干两个月后,总投资70万元,占地7亩的养鸡场顺利建了起来。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金、场地、进货渠道、饲料供给、病毒防治、基础设施配套等等一连串的事情都要考虑。规模饲养草鸡,人少是忙不过来的,为此,刘林雇了几个帮手一起经营。刘林自己致富后不忘乡邻,一些小规模的散养户经常主动上门咨询养殖问题,刘林每次都是不顾忙碌、热心解答,同时他还兼任村民小组组长,利用空闲之余为村集体做点事情,以感激当初自己创业时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吴城镇堡工村纪中胜,原来在上海打工,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去年提前回乡,正值村里千亩连片的蔬菜钢架大棚发包时期,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承包了50个钢架大棚,一年可得净利润25万元。他吸收了100多名乡亲在大棚帮工,在他的帮助下,这些低收入户都逐渐脱贫。
淮阴的农民工返乡潮之所以能转变为创业潮,这与淮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营造的创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该区对返乡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给予补贴,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让农民创业者心动,更让他们感动。创业的农民工们都说:“我们不仅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更要报答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怀。我们唯一的行动就是努力帮助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杨宏宇 曹晓香 孙铁成)
来源:淮安日报
(责编:乐意) |
相关专题 |
· 淮安要闻 |
|
|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
无线·手机媒体 |
|||
|
|